top of page

​陣頭

  陣頭是台灣常見的民俗活動,多伴隨廟會活動,在西港香分為文陣跟武陣。文陣可理解具戲曲表演性質的陣頭,載歌載舞,還有情節;武陣則以動作居多,甚至手拿兵器。雖然陣頭看似表演,其實具有顯著的交誼功能,這可以從西港香陣頭的兩大特點看出。

  西港香陣頭的其中一個特色,就是除了香醮期以外,還有入館、開館、探館、謝館四個禮儀。所謂的「入館」,是指各庄頭開始籌組陣頭成員;在祭拜神明、舉行「入館」儀式後,就進入陣頭的訓練時期。訓練完進入香醮期,在香醮前,各陣頭要到西港慶安宮「開館」、請神明驗收練習成果。其實在香醮期間,陣頭常因種種原因減少表演內容,所以內行人多會在「開館」時來看表演,這時的表演是最完整的。

  「開館」後,各陣頭會找時間交陪廟或捐贈者表演,稱為「探館」。這是因為香醮期間,各陣頭行程安排不一,無暇與所有交陪廟與捐贈者交流,因此開館後要找時間克盡禮數。「探館」,可說就是充分表現出西港香陣頭的交誼性格。待廟會慶典告一段落,各陣頭要設宴慶祝、做最後的表演,並收起陣頭所用的道具,這就是「謝館」。

  至於西港香的另一個特色,就是有「腳巾分派」,不同顏色的腳巾意味著不同派系,相同顏色的腳巾則是好朋友。如果腳巾顏色相同的陣頭相遇,偶爾會「恰陣」,但要是不同顏色腳巾的陣頭彼此「恰陣」,則會被視為欺師滅祖的行為。1952年的「拚陣事件」,就是起於交情好但腳巾顏色不同的陣頭彼此「恰陣」,進而引發不同色腳巾陣頭彼此衝突的事件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