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請媽祖
「請媽祖」是在刈香前一日進行的。1784年,一艘上書「代天巡狩」的王船漂流至「十八欉榕凹湖仔」,這艘王船被八份姑媽宮迎回,並聯合附近13個庄頭舉辦「請水繞境」,象徵信眾到水路上恭請媽祖聖駕參與香科。這時請媽祖儀式以象徵意義為主,並未恭迎神像的。
1823年,曾文溪大水淹沒姑媽宮,刈香活動改由西港慶安宮主辦,仍前往「十八欉榕凹湖仔」請水繞境,到了1856年,請水地點移至鹿耳門媽祖宮。 1871年,鹿耳門天后宮被曾文溪大水沖毀,從此請水活動地點便改到天后宮的舊廟址水路(鹿耳門溪)舉行;然鹿耳門溪交通不便,1940年,土城鹿耳門聖母廟歡迎慶安宮到土城請媽祖,慶安宮欣然接受,此後原本僅為儀式性的請水活動,正式更改成請媽祖像參與西港刈香。
1961年,香科更改至鹿耳門開基天后宮迎請,此作法延續至今。
「請媽祖」因要「逢庄繞庄,逢廟拜廟」,路途遙遠,更需途經96庄之多,因此有「早早出香,晚晚才入廟」的說法。前往媽祖廟路途遙遠,遂有「台灣第一香路」之稱,採陣、轎分離的方式進行,最先抵達媽祖廟者是旗牌官與五主會,之後各陣頭依照抵達順序先到先拜,按文武場表演香陣,盛況空前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