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  清領末期,「滬尾」可說是北臺灣最大的貿易港,也是極盡繁華之地。開港之前,漢人們便以福佑宮為中心形成了滬尾庄,天津條約開港後,更是蓬勃繁榮起來,不只洋行林立,英國人甚至在此設立了領事館。茶、樟腦、鴉片,各種貨物進進出出,港口有如盤踞在山海間的怪物,吞吐著往來輪船。但這片黃金般的景況,終究隨時間蒙上了塵埃──

 

  光緒二十年,甲午戰爭。

 

  其結果,以清國戰敗收尾。光緒二十一年,李鴻章簽下馬關條約,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帝國。是年五月,不服日人統治的仕紳們擁唐景崧成立臺灣民主國。六月,日本軍艦攻陷基隆。不到十日,堂堂臺灣民主國的總統唐景崧便逃到了滬尾的得忌利士洋行,乘船逃亡。丘逢甲也翩翩瀟灑向廣東而去,只丟下一首詩:

 

  宰相有權能割地,

  孤臣無力可回天;

  扁舟去作鴟夷子,

  回首河山意黯然。

 

  但抗日活動並未結束。李應辰號召了滬尾十八莊起義,簡大獅也在觀音山一帶抗日。無論對漢人或洋人,改變都無可抑制地到來。1896年,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臺舉辦「台灣始政周年紀念」,那是明治二十九年的事。

 

  從此,臺灣用的便是日本天皇的年號。

 

  當時的臺灣總督是乃木希典伯爵,他曾拜訪過滬尾的馬偕牧師。馬偕提到,無論日軍或抗日的漢人,都對教徒抱著敵意,痛苦不堪。乃木伯爵遂握著他的手保證:「我會盡力保護你和你的教會。」

 

  但明治三十一年,乃木伯爵便以記憶力衰退為由辭退臺灣總督之職。事實上,此前他便曾向友人抱怨臺灣難以治理,日本帝國議會也一度產生了「臺灣賣卻論」,主張用一億元將臺灣賣給法國。是年二月,兒玉源太郎男爵接任臺灣總督。

 

  當時誰也不知道,這正是臺灣風起雲湧的開端。

 

   但對滬尾來說,日本統治卻是洋行衰弱、滬尾凋零的起頭。明治二十九年時,日本帝國便開設「命令航路」,對抗英商對航路的壟斷。才到明治三十七年,英商得忌利士洋行便不得不完全撤出臺灣與華南航線。這段期間,若要說滬尾洋行衰亡有個象徵性事件的話,大家應該會說「就是高思宓洋行事件吧」,或是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:

 

  金魅連續失蹤事件。

 

  雖然,與其說是日本帝國介入造成的,不如說是這事太離奇、太匪夷所思,所以只要提到洋行沒落,幾乎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,甚至不是住在滬尾的本島人、內地人,都對此事所知甚詳。

 

  事情發生在明治三十三年,事件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大肆發表過。在溫思敦.高思宓的大宅中,發生了好幾件不可思議、難以解釋的失蹤事件,這些事件讓人聯想到臺灣民俗中的吃人妖怪:金魅。

 

   金魅是一種幫人做事的妖怪,要是下令,便能將事情漂亮地做好,這種妖怪只要求一種報酬──吃人。因此,人們開始謠傳高思宓家養了金魅,高思宓洋行的商譽 也受了重大打擊。雖然臺灣日日新報上稱「金魅吃人一說,於文明開化之社會所不取」,但那些神秘失蹤,實是破天荒之奇事,街頭巷尾,眾說紛紜,誰也壓不下這波謠言。

 

  結果,老高思宓竟似撐不過輿論,走上自殺之路。

 

  這個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?金魅這種妖怪真的存在嗎?或是日本帝國為了扶植大阪商船會社,對抗外國人壟斷航路,竟用此手法栽贓之?或其實是私怨,某人用常人難以想像的巧妙手法陷害高思宓家族?或金魅雖不存在,卻是其他妖異假金魅之名為之?

 

  這個謎解得開嗎?

 

  暗雲籠罩了高思宓洋行,但誰也沒注意到更大的暗雲即將到來。

 

  在總督兒玉男爵的主導下,大妖狐言語道斷降臨臺北州──

bottom of page